生涯规划丨克服“毕业恐慌”,过好大三生活
日期:2019-12-08 浏览:1522次

穿过一条狭长的甬道

这甬道仿佛长夜漫无边际

在某一刻听到了遥远尽头的声音

“你想好要去哪了吗?”

茫然地抬起头

黑暗的尽头是隐约可见的分叉口



一直记得2011年9月的一天,做为大三辅导员的我收到一条信息:“老师,能跟你聊聊吗?”“当然能,必须能啊!”我请学生到办公室来。学生到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求抱抱。”随即眼泪倾泻而下。那是一个很上进的学生,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综合测评成绩都不错。就是这样一个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满满的心理压力。我知道,是“毕业恐慌”提前来到了她身边。其实,很多大三学生都有类似的心路历程,因毕业趋近,每天寝食难安,无时不想着毕业出路问题。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是国内升学还是出国留学?是来个行走间隔年还是在社会上闯荡一番自主创业?如果考研,现在除了学好英语、数学等公共课,还要做些什么?要是直接就业,必须去实习吗?成绩差还能出国吗?迷茫与焦虑,惶恐与压力密密匝匝地包裹了他们。面对这种情况,如何破解呢?


清醒认知是前提

保持清醒的认知是大三学生对抗未来不确定性、化解现实压力、规划毕业出路、过好大三生活的重要前提。
    一是要建立对个人焦虑心理的清醒认知。承认它的合理性,认识到这种心理非“我”独我,是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只不过,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这种心理提前到来了。近年来,毕业生人数递增,加上经济的下行压力,大学生就业压力自然增大。根据教育部消息,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当各种压力传导机制将之前只在大四学生身上才凸显的就业压力层层传导至大三学生时,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再正常不过。因为每个人都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存恐惧。
    二是建立对自我的完整认知。我的学业基础、我学习的意志品质、我的社会支持系统、我的兴趣爱好、我的性格特点与特长、我的专业与社会需求等,这一切组成了面对毕业的“我”资源体系。对这个“我”资源体系概念认识越清晰,整合越完善,对自我的认知就越明确,判断就越正确,决断越容易,就越容易度过大三焦虑期,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三是建立对“毕业恐慌”的清醒认知。“毕业恐慌”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就是对于未经历事情的恐惧,不确认毕业这个事情带给我的是收益还是负债,是好是坏;二是对个人本领的恐慌,就是不确信个人能力能否应对毕业这一大事件;三是对信息不足的恐慌,就是对毕业及其相关问题茫然无知。要清楚认识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类“恐慌”,以便及时调解。要适时调整现实中的“你考研我也考研,你出国我也出国”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


确认目标是关键

有了目标才能勇往直前,从而事半功倍,否则,容易南辕北辙,最终功亏一篑。

早做决断很重要。对于毕业去向要早做决断。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是国内升学还是出国留学?是来个行走间隔年还是在社会上闯荡一番自主创业?决定越早准备就越充分,结果就越积极。当然,这个决定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现实中,有些同学会出现“选择焦虑”,无法决定毕业去向,总希望能够选择一条最合适最保险最有前途的毕业出路。但任何一种选择都是相对好,没有绝对好。根据自己现有的资源条件尽早确认目标与路径才是规避风险的最佳法门。

多手准备不可取。“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基于这样的古老智慧,在现实中,大三学生总喜欢给自己准备多种毕业出路。有的同学“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考研、工作两头忙活,以为这样能够实现风险分散,但这样看似保险,实则哪头都做不好,因为考研与找工作的准备路径截然不同,这样只能导致学生精力分散,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摇摆不定最麻烦。还有一些同学目标飘忽不定。今天要出国明天要考研后天又在为找工作做准备。这种同学自我认知较混乱,对个人与环境的认识都比较模糊,只有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才能确认清晰合理的毕业目标。


积极行动是保证

克服恐慌最有效的方法是行动起来。只有行动才能促进决断。探索是在行动中进行的,目标也是在行动中确立的。没有行动就没有选择,要在行动中做出选择,而不是做出选择后再去行动。

想考研的同学,在大三要对“考研”这个事情做具体的考察,而不是笼统地说“我要考研”。你要考哪个专业,哪个学校?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要考哪些科目,涉及到哪些内容?你对学校、专业、考试科目与考试内容有多少了解?要不要打开网站搜索下资料?要不要到目标学校的研究生院买一套历年考研真题做一做?要不要与已考上的学长学姐聊一聊取取经?当你决定了,“嗯,考”后,你还要反思下自己的身体素质、学业基础、意志品质是否与考研复习的强度相匹配,每一天的时间安排是否满足你对考研的需求。这样,两三周下来,你自然就知道了关于是否“考研”的答案。所以,你必须行动,而不是望着天花板发呆或者一遍遍抛硬币。

想出国的同学,一定要清楚大三是为出国做准备的最后机会。出国需要你有很好的专业成绩与英语成绩,也需要你与导师建立融洽关系,同时对你的实习经历、科研成果、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也有较高的要求。那么,专业、学校选好了吗?如果没有,还等什么?赶紧行动,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人了解学校、专业的信息,与自己的契合度,从而进一步筛选出目标学校与专业。对照下,对方学校专业要求的条件自己是否达到了,比如,英语考试(GRE、GMAT、TOEFL、IELTS)是否已经通关。如果还不能满足对方的条件要求,那就马上行动,大三一年的努力还来得及弥补某些缺陷。还有,你申请学校是DIY还是通过中介呢?如果选择中介方式的话,你放心将自己完全交给中介吗?是你适时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了,所以要适时实时与中介沟通联系,做自己能做的事。

想直接就业的同学,在大三一定要去体验一下真实的职场世界,做一个优秀的实习生。实习是做行业调查(field research)最好的方式,也是了解你与行职企匹配度的最佳途径。两三个月的实习,能让你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所需专业技能、日后发展空间、日常工作内容、薪酬待遇、企业价值观、职场文化等有大致的了解,基本满足你对就业信息的需求,从而确认自己是否喜欢并从事这个工作。同时,它也会让你对自己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人职匹配做出更精准的判断,了解自己的职业锚(career goal)是不是在那里。当然,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你不可能到每一个单位都实习一遍,但你可以访谈员工和之前在那里实习过的学长学姐,这样也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当然,旁观下校园内的毕业招聘会也不错,提前感受下找工作的氛围,会让自己获得关于就业的直观认识。另外,校园内的业界人士报告会也不容错过,它会让你了解行业内的很多信息。

不管选择怎样的毕业去向,都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不仅是大一、大二学生挥洒激情的舞台,也是缓解大三学生身心压力、提供满满正能量的优质载体。体育活动为你补充能量、加油蓄航;志愿服务让你心情愉悦,享受助人带来的美好心情。

有同学说,只有到了大四才知道大三是多么重要。大三既是对大一大二的总结归纳,又是在为大四做准备,为毕业做准备。它就像是一座桥梁,一端连着大一大二,一端通向大四的毕业路口。如果大一大二你还是懵懵懂懂,对未来对职业没来得及规划与准备,那么,大三,你还有时间对自己进行设计、调整与校正。因为大三不仅是桥梁,更是道路,让你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奋勇向前,也让你实现弯道超车,完成大学生活的蜕变。生活从来就不在别处,它就在当时当地。在大三,认知清醒,目标明确,行动积极,科学规划,全面统筹,这会让你在大四来临时,少一份焦虑与浮躁。当又一个七月来临时,看着大四学长学姐空荡荡的宿舍,你就不会感到惶恐与迷茫。

也曾低徊,也曾奋发

那些对未来的不知所措

最终会化成前进的动力

大三的同学们

为了最美好的时光

为了最遥远的梦想

请朝着自己的方向坚定前行


上一篇:图说丨这些年你对生涯规划的误解有多深?
下一篇: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谈新高考:重视学生的成长成才,要从生涯教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