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谈新高考:重视学生的成长成才,要从生涯教育开始
日期:2019-12-06 浏览:1344次

11月25-26日,GES 2019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

1575600956.png

自2017年创立以来,GES未来教育大会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教育,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教育”为使命,致力于探讨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今年的未来教育大会在特邀合作伙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参与下,以“学无止境·教育为公”为主题,邀请到200多位来自政府、高校、教育机构等等专家共同参与。

新高考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专家和普通人都密切关注的重点。在新高考改革圆桌论坛上,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教育学院研究员秦春华表示,高考改革的重点在于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且真正重视起来。


新高考:更重视综合素质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高考改革序幕。上海和浙江成为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市,并以此为蓝本,新高考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省市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新高考改革的“新”,不只是取消文理分科,更多的是添加了综合素质评价,把学生从过去的唯分数论中拉出来,尊重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发展需要,帮助他们探索出最适合的发展方向。

其实无论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操作,扬长避短追求的是长期发展的长板理论,而如果只是求总分,就是一个不断在补短板才能拉开或者缩小差距的短板理论。

湖南师范大学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志明认为,新高考中,综合素质评价最关键的不是求总分,也不是分数变成数字变成高考总分,而是形成一个可评价各种人才类型的门槛。比如“学物理的你要求达到什么,学计算机的要求达到什么,这样一来全部解套,唯分数论也搞定了 ”。


新高考:生涯教育势在必行

不止如此,对于很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来说,选科目定方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大学专业录取的要求都包含了科目的选择,也就是说从新高一选科目开始,学生其实已经在做高考志愿的预填报。即使之后可以修改,也会付出很多的时间、经历,对于高考这样对人生有关键影响的考试来说,这样是非常不明智的。

将选科目定方向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就要求学校、家庭二位一体,要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并且也提升自己对职业规划的理解,有效地帮助他们做出关键的选择。

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了非常关键的问题“老师层面,我们现有的基础教育老师,在自己职业生涯过程当中,或者是在师范院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没有接受过关于伴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应运而生一个热门的词汇——生涯教育。”这就直接导致了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已经配备了生涯教育的老师,但因为他们本身理论和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很难给到学生最佳的引导。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高考志愿还是会受到功利选专业思维的影响,一心想让孩子上名校,进热门专业,但事实上,很多人因为选了不喜欢的专业,在后续的大学学习以及职场发展上,都会有影响。

新高一选专业定方向也是一样,如果在选择的当口你做了功利的选择,学了并不钟爱、不擅长、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专业,其实后来也很难获得自己最满意的发展,甚至要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


新高考:学校和家庭能给孩子哪些帮助?

对于老师和家长们来说,又该如何系统学习生涯规划的知识,发现每个孩子的差异化优势,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呢?

和外部的专业机构合作,安排学校老师进行集体培训,为老师们进行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的培训。

当然,在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课程的现场,也有不少老师是自发来学习的,抱着帮助学生也提升自己的想法,他们也能收获很多。

相比于很多学校的生涯教育老师是思想政治老师、心理老师赶鸭子上架,经过系统理论培训的这批老师掌握了更多实用的简快技法,在帮助学生这一块落地性更强,也更高效。

如今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生涯教育的相关课程,但仅有授课老师还不够,还需要配套的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

如今新高考正在各省市全面落地,未来也会有更多省市加入新高考阵营,帮助学生提前规划做好准备,就等于让他们在高考这个关键的人生节点,领先他人一步,有目标的人也更有动力,对于这些孩子未来的学业、职业生涯来说,百利无一害。

上一篇:生涯规划丨克服“毕业恐慌”,过好大三生活
下一篇:2020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相关专业教师基本不再招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