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教育即将普及!这些问题先了解下!
日期:2019-09-11 浏览:1116次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高考制度,选考与评价机制都不同于往昔,学生、学校、教育机构都将卷入其中。

随着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势必成为刚需,针对中学生涯规划服务的蓝海市场亟待开发。


政策层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这就要求我国教育要从个性发展角度出发,从生涯规划的角度指导教育。


根据教育部获悉,未来,生涯规划或生涯教育将成为中学教育重点,我国将用五年左右时间普及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读懂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和生涯规划联系起来。


生涯规划是什么?


“生涯规划”,亦称“职业生涯规划”,从字面上定义来讲,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在西方,每个学校都有心理学系,潜能测评很完善。在中国心理学、生涯规划指导比较少一些,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很难系统科学地了解自我。


然而,实际上,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的主要时期,是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的关键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初高中生抓起。


对高中生来说,生涯规划是否适当,将影响将来大学毕业后个人事业的成败和一生的幸福。因此,选择正确的生涯方向和目标,让自己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明确目标,看清自身的资源和优势,能让高中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容易的实现人生的梦想。


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原则


第一步:探索自我


全面分析学生个人的性格倾向、兴趣倾向和能力特点。学校在指导和帮助高中生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帮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的性格特质、能力倾向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二步:探索外界


结合社会的需求、职业发展前景等。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的发展前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人才需求不断变化。曾经的热门专业在人们的认知改变和科技的发展时速下,成了就业困难专业,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应选择一个社会有需求而且有发展前景的职业方向。


第三步:生涯抉择


学生生涯规划中既要有总目标,又要有阶段性分目标,并将目标细化为计划,制订有效的执行措施,坚持整体性和阶段性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生涯规划的目标。

上一篇:在普高引入职业生涯教育
下一篇:中学生生涯教育论坛在苏举行,探讨新高考政策下的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