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涯教育2019 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
日期:2019-11-22 浏览:1213次


1574416045(1).jpg

11月16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主办,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承办,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协办的中国生涯教育2019 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举行。

1574415925(1).jpg

Nancy Arthur 南澳大利亚大学

11月16日下午1点30分,南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原国际教育和职业指导协会副主席Nancy Arthur以《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Career Education in Schools》为题,从国际视野出发介绍了全球各地学校生涯教育发展的现状、挑战与策略。她提出,随着产业4.0时代到来,劳动力结构发生迅猛变化,职业更迭加快,个人所面临的职业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如何帮助个体掌握新技能,实现精准就业成为新一轮挑战。在此背景下,生涯教育对降低失业率、减小社会福利压力、促进GDP增长等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学校教育而言,能够对厌学个体起到积极的干预效果,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改变消极态度,肯定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随后,Nancy对部分地区的生涯教育特色展开介绍,例如加拿大的生涯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对象低龄化、学科融合与学科渗透、生涯教育行业培训标准化等特点,美国部分学校引入师徒制,澳大利亚生涯教育培训的市场化发展迅速,挪威等北欧国家强制要求学校承担学生生涯教育责任,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作为后起之秀近些年也取得了不小的实际进展。最后Nancy针对当前全球生涯教育所普遍面临的发展不均衡、尤其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多数国家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等挑战,呼吁政府、学校、社区、学生和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生涯教育发展事业,协同合作,其中学校要积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密切贴合的优质的人力资源。

1574416034(1).jpg

朱红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第二位发言嘉宾北京大学副教授朱红进行了《基于学生发展建构生涯教育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主旨发言。朱教授基于学生发展理论,结合研究和本土化实践,提出以下六个观点。第一,生涯教育对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生涯教育在维持教育公平、促进阶层流动方面的功能更加突显。第二,倡导“大生涯”理念,不能将生涯规划仅仅局限在对学生高考志愿填报和职业选择指导等方面,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志向发展,比如利他责任和胸怀天下的社会性品格的养成。第三,传统文化生命发展的基本路径——心内求道给生涯教育发展和生涯教育实践带来启发,要通过反躬自省提高自我意义建构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生命心智发展,扩大人生格局。第四,生涯教育和学习之间关系密切,生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厌学情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于学习意义的困惑,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第五,呼吁生涯教育导师成为具有共情力的教练,在理解学生、接纳学生的基础上去引领学生发展,在朱教授看来,共情力是成为生涯导师、生涯教育者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要素。第六,倡导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发展生涯教育,加强全国性的数据收集、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

接下来,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主任温福华和生涯教育具体负责人曾慧君共同进行了题为《区域统筹共同推进,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主旨报告,重点介绍了深圳市宝安区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温主任率先系统阐述了宝安区近几年生涯教育探索成效,如借助北师大等科研团队,引进优质的生涯课程系统,搭建高中生发展指导平台,重视师资力量培训,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共同研发精品课程等。曾慧君老师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内所开展的生涯教育数据研究予以介绍,中心通过对区内首批生涯教育试点学校进行数据发放、收集与分析,发现生涯指导和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情绪管理等学生发展维度密切相关,提出未来要进一步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开展个性化生涯教育指导的发展方向。

1574415941(1).jpg

席春玲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第四位发言嘉宾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席春玲做主旨报告《生涯教育发展的区域实践与研究——以广东省为例》,重点围绕广东省生涯教育发展实践、生涯教育初心与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广东省通过在高中生培养方案中设置学分的方式予以学生生涯规划支持,且不少地区学校早已走在生涯实践前端,以自主加入高校相关课题研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打造专业化培训队伍、推动学科渗透与学科融合等多种模式积极探索生涯教育发展路径,成效显著。紧接着席研究员引入多个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兴趣与专业不匹配的个案,进一步强调了生涯教育工作者坚持初心、尽早培养学生生涯意识的重要性。

1574416054(1).jpg

最后进入了“大家话生涯”环节,在当前国内的生涯教育从最初的就业指导和升学指导发展成为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的生涯教育体系,由最初独立的就业辅导形式发展成为一种融合性的教育活动的大背景下,论坛邀请多位嘉宾就生涯教育的意义、存在问题与策略等多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对话嘉宾有华侨大学校董、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涯规划研究所所长黄天中,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叶之红,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校长、长沙市第一批中小学“名校长”叶双秋,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闻佳鑫,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全球职业规划师刘会金,主持人为广东省名校长高妙添工作室学院、宝安区海城小学校长徐莹莹。

对于生涯教育的意义,叶之红主任认为生涯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最核心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在生涯指导过程中不要过度和过早对学生进行性格与职业等一系列的量化测评,避免将学生动态发展固化。叶双秋校长则主要谈了目前国内学校生涯教育面临的三点问题,第一,生涯教育内容没有体系化,生涯意识唤醒、自我探索、专业探索、职业生涯探索、角色行动方案等内容如何形成完整体系有待时日;第二,生涯教育形式没有体系化,生涯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将生涯教育形式丰富化,例如生涯教育人物访谈、生涯咨询与讲座等也是;第三,生涯教育主体单一化,目前发展主力军往往是学校的心理老师,但其实应该更加强调主体的多元化。黄天中校长对生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他提出,生涯导师要从根本上对生涯教育抱有兴趣和热情,“胜任”和“愉快”是生涯教师发展的关键词;此外,相较于西方生涯理论,要借鉴古人智慧,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本土化的生涯教育体系。刘会金主任和闻佳鑫主任分别就生涯教育在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推广普及进行了经验介绍与分享,他们都强调从小进行生涯意识渗透的重要性,否则直接在高中阶段推广生涯教育存在衔接不畅等问题。最后,该环节在主持人关于要做好一名生涯人的呼吁中顺利结束。

上一篇:生涯规划第一步:高中生的20条上大学途径,对照考生类型科学规划
下一篇:高中进行生涯规划是不是太早?